企業管理培訓分類導航
企業管理培訓公開課計劃
企業培訓公開課日歷
2025年
2024年
招聘技巧培訓公開課
招聘技巧培訓內訓課程
熱門企業管理培訓關鍵字
中國企業案例式<招聘&績效&薪酬>實戰特訓
【課程編號】:MKT008168
中國企業案例式<招聘&績效&薪酬>實戰特訓
【課件下載】:點擊下載課程綱要Word版
【時間安排】:2024年12月28日 到 2024年12月29日2200元/人
2024年01月13日 到 2024年01月14日2200元/人
【授課城市】:北京
【課程說明】:如有需求,我們可以提供中國企業案例式<招聘&績效&薪酬>實戰特訓相關內訓
【課程關鍵字】:北京招聘技巧培訓,北京績效考核培訓,北京薪酬管理培訓
我要報名
咨詢電話: | |
手 機: | 郵箱: |
課程背景:
選擇可靠的管理培訓機構為企業管理人員實施專業培訓,是目前國內較為常用的一種培育人才的方法。但如何保證培訓效果?如何完成培訓目標?是更多企業培訓負責人最為關心的問題。情景浸入式授課,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有效的培訓形式,也是國際知名商學院多采用的授課形式,而本次培訓課程是名課堂邀請國際知名商學院“MOT”金牌課程的主創團隊合力開發的全新情景浸入式體驗課程。授課內容完全基于實際案例,采用精心設計的真人實景演出案例,充分模擬企業內部及其與業務各個溝通環節,所有案例均由國內知名咨詢師、著名商學院、500強企業提供,讓學員在模擬的日常工作情景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解決現實工作中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目的。
課程收益:
1.學習方式的革命:把方法帶給人們,而不是將其拉進學習場所。課程應用各種現代培訓手段與方法,更注重學員自主參與、自我培訓,充分做到經驗與方法的分享;
2.戰略/勝任力導向:課程基于戰略/勝任力模型設計,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有效工具的提供,在模擬日常工作的狀態下,讓學員親身參與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實現針對性、可操作和實用性的培訓目標;
3.助力績效的提升:學習內容標準化,學習過程可追蹤,知識管理更有效,學習成績可檢核;
4.培訓效益最大化:課程統一規劃,一次投資師資,無限次共享,地理覆蓋廣,無需場地租賃,沒有差旅費用。
資格認證:
經培訓通過考試合格后頒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崗位勝任力》培訓證書(帶國徽)。網上注冊、官方網站查詢,全國通用,根據《職業教育法》的規定,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和用人單位可根據此證了解人員接受培訓的情況,作為能力評價、考核、聘用和任職的重要依據。請學員準備身份證復印件一份,二寸證件照2張,提前郵遞或現場報到時交至會務組。
培訓對象:
各企業人力資源總監(經理)、行政總監(經理)、薪資福利主管(專員)、績效主管(專員)、社保主管(專員)、培訓主管(專員)、培訓師、招聘主管(專員),工會、企業法律顧問,各類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以及總經辦、辦公室、企管部、綜合部、人事部、勞資部、銷售部等部門相關人員參加。
課程大綱:
第一部分:招聘模塊(2小時)
特點:1)含招聘面談(面試預備、面試交鋒、工資談判)、辭職面談、辭退面談、不同個性員工的績效面談;
2)通過形象的、正反面對照的錄像情景分析,逐步引導出經理人員在不同情形下的面談技巧和面談流程;
3)對提升中高層經理人員對下屬的管理能力,非常實用。
第二部分:勞動關系、人事法律模塊(3小時)
特點:1、加班費爭議;2、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被調崗降薪甚至解除合同從而產生爭議;3、社保;4、經濟補償金。
第三部分:績效模塊(3小時)
特點:1)挑戰的評估面談,讓員工能敞開心扉地與您進行績效面談(含:1、營造非正式的,寬松的面談氣氛;2、不要吝嗇您的稱贊和鼓勵;3、開放式的問題,聽取他們的意見(至少一半的時間讓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
2)績效面談(含:1、讓員工進行自我評價,別讓他們感到突然;2、討論工作績效,而不是人的個性;3、正面評價,討論工作問題而不是缺陷)
第四部分:培訓管理模塊(2小時)
特點:糟糕的年度培訓規劃(含培訓的費用預算、需求調研策劃、調研結果的整理、反饋與調整、培訓需求分析、年度培訓規劃評審)與有效的年度培訓規劃正反面案例對照;
第五部分:薪酬模塊(2小時)
特點:1)留住有用的人——長期激勵解決方案(員工薪酬滿意度調查的途徑和方法、長期激勵解決方案的內容、長期激勵解決方案的制定和執行等;)
2)通過形象的、正反面對照的錄像情景分析,介紹有關挽留關鍵員工的激勵方法。
為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充分貫徹“學員自我學習”的現代培訓理念,我們將經典案例和工作規程攝制成影像資料,由資深專家組織學員深度研討,并進行綜合講評,使大家轉變觀念,提高認識,交流經驗,改變心態,提高勝任能力。
導入:課前測評、情景導入; 學習:專家觀點、深入淺出;
練習:互動練習、及時鞏固; 應用:工具表格、即學即用;
反思:自我反思、聆聽反饋; 行動:行動計劃、指導實踐。
王老師
王新超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程延園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
蘇建偉 世界500強企業上海汽車集團企業法律顧問,高級經濟師
何楚棐 世界500強企業卡夫公司中國區員工關系經理
李 晶 曾任麥當勞(中國)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物美集團人力行政總監 魯志峰 中國勞動保障報法律事務中心主任
滿 力 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處原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