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培訓分類導航
企業管理培訓公開課計劃
企業培訓公開課日歷
2024年
薪酬管理培訓公開課
薪酬管理培訓內訓課程
熱門企業管理培訓關鍵字
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暨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控背景下薪酬體系、績效考核、中長期激勵專題研修班
【課程編號】:MKT046750
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暨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控背景下薪酬體系、績效考核、中長期激勵專題研修班
【課件下載】:點擊下載課程綱要Word版
【時間安排】:2025年03月07日 到 2025年03月10日3980元/人
2024年03月22日 到 2024年03月25日3980元/人
2023年11月02日 到 2023年11月06日3980元/人
【授課城市】:廈門
【課程說明】:如有需求,我們可以提供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暨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控背景下薪酬體系、績效考核、中長期激勵專題研修班相關內訓
【其它城市安排】:上海 重慶 南昌 鄭州 杭州 長沙 南京 南寧 西安 昆明 貴陽 成都 青島 東莞 佛山 廣州 深圳
【課程關鍵字】:廈門人力資源管理培訓,廈門梯隊建設培訓,廈門薪酬績效管理培訓
我要報名
咨詢電話: | |
手 機: | 郵箱: |
課程背景:
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對推進國企市場化用工機制改革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國有企業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加強和改進管理、轉換經營機制的重要基點。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職業經理人制度、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員工市場化招聘、薪酬績效設計和中長期激勵、差異化薪酬分配等用人機制改革深化,是國企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的重要內容。
2024年,國資委進一步優化中央企業經營指標體系為“一利五率”,引導企業更加注重投入產出效率和經營活動現金流,企業經營績效管理價值取向變化,國企人力資源管理角色也要從事務層面真正提升到戰略層面,為了更好的充分調動國有企業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進一步激發國有企業創造力和提高市場競爭力,不斷推進人事、勞動和薪酬三項制度深化改革與創新,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我中心計劃開展“國有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暨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控背景下的薪酬體系、績效考核、中長期激勵”專題研修班。
培訓對象
各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人力勞資部門,國有企業高管、人力資源總監(經理)以及人力資源部(組織人事部)相關人員;各高校、科研院所等從事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相關人員,各地方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
課程大綱
(一) 深化改革背景下人力資源創新管理關鍵舉措
1、數字化轉型下人力資源管理“新變革”“新思維”`“新趨勢”“新策略”
2、人力資源管理角色能力重構
3、人效升級—人力資源助力企業管理創新
4、創新突破―人力資源管理價值鏈的創新設計路徑
5、精準定位―基于“三支柱”模式的人才梯隊建設
6、人才賦能—HRBP+KPT+OKR人力資源十大創新賦能
7、績效實現―“目標-成果”為導向的人資績效提升
8、機制創新一治理制度、市場化運營機制及組織流程體系等層面變革
(二) 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控下的薪酬管理實務
1、國家最新分配政策重點解讀及算法(人社部《國有企業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和《關于做好國有企業津貼補貼和福利管理工作的通知》)
2、人社部《國有企業內部薪酬分配指引》核心問題解讀
3、國企薪酬改革下以級定薪、以崗定薪、以績定薪的深度剖析與解讀
4、薪酬改革設計流程與薪酬改革總體框架搭建分析
5、建立具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關鍵環節——薪酬全方位調查
6、企業人力資源基礎管理創新與升級(精準管理員工的崗位體系與價值評價和員工職業發展規劃路線的確立)
7、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的分級、分類管理
8、工資總額預算管理的主要政策實操運用(工資增長考慮的六大因素;聚焦企業在執行中遇到的問題;提出解決路徑)
9、如何做好工資總額下的薪酬套改方案暨案例分享
(三)中長期激勵機制建設
1、《“雙百企業”和“科改示范企業”超額利潤分享機制操作指引》重點解讀
2、國企中長期激勵包括哪些內容?股權激勵模式有哪些,適用條件
3、股權的來源渠道,持股形式,適合國企的有哪些
4、股權的定價方法有哪些,適合國企的有哪些
5、股權激勵的組織分工和管理方法、技巧
6、股權激勵案例分享
7、員工持股和長期激勵的政策文件解讀
8、長期激勵機制設計模式
(四)賦能國有企業經營業績實現:績效目標制定與過程管理
1、經營目標制定與戰略實現及案例分析
2、從企業戰略(年度經營)目標解碼到績效考核落地
3、搭建國企績效考核體系與全過程管理
4、國有企業績效構建邏輯
5、績效目標分解與指標制定
6、績效指標的來源及設計
7、差異化績效考核體系設計與考核工具
8、績效面談
9、績效考核結果應用
10、循環復盤及案例解析
專家老師
擬邀請國務院國資委有關部門、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律師及經驗豐富的咨詢公司高管等專家授課, 并組織交流與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