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為先——基于用戶體驗的精品課程開發
【課程編號】:NX39750
用戶為先——基于用戶體驗的精品課程開發
【課件下載】:點擊下載課程綱要Word版
【所屬類別】:員工培訓
【培訓課時】:2天
【課程關鍵字】:課程開發培訓
我要預訂
咨詢電話:027-5111 9925 , 027-5111 9926手機:18971071887郵箱:Service@mingketang.com
課程背景:
企業內訓課程開發要以企業的業務場景為核心,應該從業務中來,到業務中去。然而,在內訓師課程開發的過程中,組織普遍存在著諸如“重視課程的設計而輕視課題的選擇”、“重視內訓師的技巧而輕視課程的質量”、“重視內訓師的培養而輕視知識的轉化”等諸多本末倒置的問題,讓企業內訓課程的開發難以達到期望的效果。
同時,作為內訓師構成主體的企業內部關鍵崗位的專家、管理者,因為在組織內存在大量技術開發和管理等本職工作,難以騰出更多時間去打磨和迭代已開發的課程,造成了企業內部學員學習意愿的降低,知識資源的浪費。
課程開發其實也可以看成產品的開發,本次課程使學員能夠像產品經理設計產品一樣,將自有課程的設計與開發看作產品的開發;以產品開發的形式、課程開發為內核,基于學員的用戶體驗,將產品經理的產品開發的思想,交互思維與課程開發的ADDIE模型相結合,把學員的課程開發作為典型任務貫穿整個課程,邊學習邊練習邊交付,在培訓中完成精品課程的設計。
課程收益:
理解和掌握產品經理的產品思維,設計出具有產品特性的課程
掌握產品(課程)設計的分析方法,找準課程的價值主張,設計滿足組織訴求且以學員為中心的課程目標
掌握Xmind,iSlide等工具的應用,設計搭建出對學員友好的結構化課程框架,高效提煉和鋪排出直觀清晰的課程知識點
熟練掌握教學手法設計的全流程和設計要點,提升課程內容演繹的生動性
根據目標用戶的認知特性,設計不同的教學手法,能多維度設計產品形態
掌握結構化的語言組織技巧,讓表達準確系統,提升即時語言組織能力
課程對象:
企業新任內訓師,企業兼職內訓師最佳24人,最多36人
課程方式:講師講授、案例分析、視頻討論、情景模擬、小組研討、實操演練、課程輸出
課程資料:包含數千套課件模板、三千張邏輯圖材料、海量圖形圖標的素材庫
成果輸出:《課程介紹》《課程大綱》《講師手冊》《學員手冊》《素材包》
課程大綱:
導入:思維(Logic)——產品型內訓師的底層邏輯
一、課程開發的產品思維
1. 目標受眾——三大特點
2. 價值主張——訴求與改善
3. 產品形態——智力服務
二、產品方法論與課程方法論
1. 用戶需求——ADDIE-Analysis
2. 產品設計——ADDIE-Design
3. 產品開發——ADDIE-Development
4. 產品測試——ADDIE-Implementation
5. 產品迭代——ADDIE-Evaluation
第一講:洞察:開啟"課程"的產品視角——內訓師的定位
一、(Question)傳統內訓師培養
1. 現狀:三大委屈五大不滿
2. 根因:內訓師角色定位
3. 定位:課程開發是投資行為
二、(Mission)內訓師的使命和定位
1.內訓師的角色和使命
1)知識內容的生產與萃取
2)知識內容的傳播
2.企業知識管理的閉環
3. 課程開發相關干系人
1)發起者
2)需求者
3)組織者
4)參與者
第二講:破局:打造“課程”的價值主張——需求分析與課程目標設定(需求)
一、(Source)產品(課程)的選題
1. 點狀課題
2. 線狀課題
3. 面狀課題
4. 不同課程的閉坑指南
二、(Need)產品(課程)的需求分析
1. 目標客戶的K4定位分析法
2. 目標用戶的5W1H框架法
練習:新技術引入培訓分析
案例與討論:A公司的課程開發需求分析
三、(Target)產品(課程)目標與容量分析
1.課題目標設定
1)FAB統全局
2)ABCD定場景
案例:為A公司的課程開發設定目標
2. 約束條件下課程范圍框定
現場應用:FAB法設計課程目標
現場產出:完成課程介紹編寫(課程標題、課程背景、課程目標)
第三講:結構:描繪“課程”的設計藍圖——課程框架搭建(設計)
案例:由喬遷新居談起
一、(Framework)課程框架搭建
1. 定主線:課程結構的總體設計
2. 畫藍圖:課程框架的基本搭建
1)邏輯的經典原理
2)學員友好的演繹結構
4)洋蔥法分析核心要素
5)Sipoc法展開結構
二、(Refine)知識點鋪排和提煉
1.鋪排:課程結構的總體設計
1)思維導圖原理
2)Xmind工具應用
2.提煉
1)基本建模
2)簡練表達
3. 劃分
1)智慧山模型
2)知識維度
三、(Rhythm)教學節奏規劃
1. 規劃的原則
1)顆粒度要知識點
2)要事第一
2.節奏設計
1)課程導入
2)主體結構
3)課程結束
現場應用:Xmind思維導圖Islide設計工作
現場產出:完成課程框架設計,設計不同知識點教學目標
第四講:開發:打造“課程”的產品形態——產品內容與交互設計(開發)
一、打開(Open)課程的整體設計
1. 課程開發的整體思路
1)緊扣任務
2)結合興趣
3)整體連貫
2. 課程設計的三三制模型
二、載入(Load)課程導入設計
1. 個人導入
1)權威感
2)親和感
現場產出:設計互動中的個人介紹
2. 主題導入
1)勾人亮點
2)明確信息
3. 內容導入
三、功能(Function)課程內容設計
1.導入三法
1)問題法
2)對比法
3)隱喻法
現場產出:設計課程內容導入
2. 感官刺激法
3. 場景回歸法
4.帶教研討法
1)單向帶教法
2)雙向研討法
四、延伸(Extend)課程的收尾設計
1. 章節總結延伸
1)書面呈現
2)競爭測試
3)口頭回顧
2. 課程總結延伸
1)理想總結法
2)感性升華法
3)課后任務法
第五講:實施:驗證“課程”的產品功能——課程測試與試講(測試)
1. 首飛式
1)課程評審
2)出品準備
2. 出品
1)了全局
2)抓重點
3)重收尾
第六講:迭代:保持“課程”的競爭優勢——課程版本迭代(迭代)
一、課程版本管理
案例:由IOS升級信息看版本管理
1. 課程版本號管理
2. 課程優化記錄
3. 課程更新時間
4. 版本更新的兩大時機
二、數據分析與迭代
1. K4評估
2. 前中后數據收集
楊老師
楊若華老師 實戰TTT培訓專家
高級工程師(副高級職稱-電子與通信)
武漢大學碩士
行動學習催化師/人才測評師/數字學習設計師(DDI認證)
曾任: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央企)丨COE 人才發展專家
曾任:烽火科技集團(央企)烽火學院丨培訓經理、內訓師項目經理
曾任: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央企)丨研發工程師 產品經理
擅長領域:與課程設計開發、微課設計開發、培訓項目設計、經驗萃取、內訓師培養等
主打以解決問題,提升組織績效為目標,以“從業務中來,到業務中去”為原則,以敏捷項目(需求→分析→設計→開發→測試→迭代→復盤)思維為抓手,設計落地培訓方案
賦能:曾為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國家電網、蘋果(中國)等大型企業,累計授課近百起期,培養1000+名內訓師,賦能內訓師成長,打造多支懂業務、能提煉、會教學、愿培訓的實戰內訓師隊伍;
設計:主導20+個內訓師項目的開展《初級內訓師培養項目》、《中級內訓師培養項目》、《內訓師培養體系項目》、《內訓師專業發展計劃》、《內訓講師技能提升課程》《企業學習導航者認證》等內訓師項目;并且在項目的陸續推出以后,進行培訓有效性評估,對內訓師培訓進行閉環管理,從“培訓滿意度”、“學習效果”、“培訓成本”、“員工績效”、“產品/服務質量”等五個維度進行培訓評估,其中:內訓師項目培訓滿意度比內部培訓的平均滿意度提高了8.9%,各公司學員的專業考試成績平均提高了15.7分,各公司用于外部培訓預算減少了9.5-20.3%,不同業務條線的員工績效都有明顯增長,其中,國內銷售部門的績效年均增長率達到17.9%,同時,由內訓課題引申的流程和技術優化項目,優化了生產與研發部門的工藝流程,累計有近30個項目獲批績效改進項目。
研發:曾主導東風汽車、青島啤酒、農業銀行搭建20+套人才培訓體系和數字化平臺,10+套能力模型,模型與平臺基于(LMS)學習管理系統、云端解決方案、通過簡化用戶界面設計、采用快速原型驗證方法,逐步增量式搭建,實現了敏捷化的搭建方法,賦能學習平臺運營人員,實現持續迭代優化:至今任被企業應用中
開發:獨立開發15門課程、合作開發50+門課程、指導開發800+門課程、開發1000+門微課,
其中,獨立研發的《敏捷課程設計與開發》、《敏捷微課設計與開發》項目,采用人課合一的理念,縮短了課程開發的周期,降低了內訓師的培養成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戰經驗:
楊老師投身于培訓行業12年,擁有甲乙方企業雙重工作經驗,使得老師善于從多維度出發,準確的抓住企業的痛點,針對性地設計培訓內容與方案轉化,最大化的幫助培訓效果落地。
(1)數字化企業大學建設:曾為中信科技集團進行數字化企業大學的建設和組織設計
——根據平臺化組織結構特點調整了組織結構,搭建新的培訓運營體系、師資體系、課程體系、評估體系等。同時推出了數字化線上企業大學的建設,平臺采取敏捷化Scrum看板管理,每個月一個迭代周期,依次完成課程體系、快速學習、知識庫、知識收集、社交、專家庫以及新聞7大模塊進行搭建,將原有線上學習平臺進行了數字化升級并搭建落地。
(2)人才測評與人才發展:曾為烽火科技學院搭建企業的領導力模型、人才評價中心
——通過人才盤點,為企業精準識別3000+位優秀和300+管理者人才并匹配到專項崗位,使得企業人均效能提升20%;為企業推行人才畫像,人力資源數字化的打下來堅實的基礎。
(3)數字化學習平臺搭建:曾為中百倉儲、華僑城(歡樂谷)集團從0-1搭建數字化學習平臺
——其中,中百倉儲通過為13000名員工搭建數字化學習平臺的機會,對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梳理和優化,并對其作為關鍵人才的各門店店長進行了培訓管理體系再設計,通過培訓體系再設計和數字平臺的搭建,使客戶投訴率下降19.3%,門店業績在社區電商的沖擊下,竟然實現小幅提升。
——通過幫助企業搭建的數字學習平臺和指導的微課開發,使平均平臺活躍度達到52%,線上線下學時占比70%,培訓覆蓋率90%,在線學習滿意度4.5分,人均學時達到32小時;同時,通過線上培養項目的設計與運營,培養了企業員工OMO學習習慣,成為人才培養體系有力的補充。
——
(4)企業內訓師培養:曾為銀行、智能制造、IT通信、地產物業、電力等交付過內訓師培養和課程開發項目。
——主導50內訓師培養項目,為企業輸送了數千名優秀內訓師,輔導開發六百余門課程,千余門精品微課,個人獨創24門課程,曾是中國銀行、蘋果(中國)公司、東風汽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特邀培養專家和課程評審評委;招商證券、中信信用卡、鐵建重工內訓師大賽輔導老師。
部分項目/授課經驗:
序號企業名稱課題期數
1蘋果(中國)公司《課程設計與開發》10期
2浙江省內農商銀行《內訓師建設》10期
3浙江農信《經驗萃取》8期
4湖北電力《經驗萃取及案例開發》7期
5中國銀行《課程設計與開發》6期
6華僑城《微課設計與開發》6期
7中航科工《內訓師培養及大賽》6期
8東風汽車《數字化學習平臺設計》5期
9中航科工《內訓師建設及大賽》5期
10中國能建學習平臺與內訓師建設5期
主講課程:
《敏捷課程設計與開發》
《掇菁擷華——案例開發與經驗萃取》
《微而不碎——微課設計與開發工作坊》
《項目為王——培訓項目設計與管理》
《呈現之美——內訓師課程演繹與授課技巧》
《用戶為先——基于用戶體驗的精品課程開發》
課程體系:
授課風格:
● 注重敏捷性:以高效著稱,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擅長利用工具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并為學員提供必要的實用工具,拿上就可用,達到敏捷;
● 注重系統性:善于將第一性原理和社會技術系統理論應用于教學,讓學員在學習課程的同時訓練系統化思維,建立一種解決工作中復雜問題的思維方式。
● 注重場景性:充分利用其過研發與流程管理中對企業各職能場景的了解,結合往十多年培訓咨詢中積累的案例,進行場景講解;
● 注重啟發性:課程中利用情景模擬技術和引導技術,強化學員實際演練、啟發學員深入思考,促進學員將所學與工作實踐相結合。
● 注重趣味性:善于應用各種隱喻,觸類旁通、將復雜晦澀的知識點和概念變得生動有趣,便于學員在掌握和理解,以便更好的轉化為行為應用到實踐。
● 注重落地性:將內訓師培養、課程開發、案例萃取融為一體,以培訓現場輸出成果為導向,高效萃取案例經驗、輸出課程、訓練內訓師。
部分服務過客戶:
國企央企:國家電網、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中航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信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浙江、湖北)、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中遠海運集團有限公司等;
金融類: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儲、招商證券、中信信用卡中心、浙江農信、金華成泰農商銀行、上虞農商銀行、定海農商銀行、長沙農商銀行、瀏陽農商銀行、寧鄉農商銀行、華容農商銀行……
能源電力類:國家電網、國家能源集團、三峽集團、中國能建、宜昌三峽送變電工程公司
制造IT類:蘋果(中國)公司、中車株洲電機、中航科工、東風汽車·、中國信科、浙江移動、湖北移動、58同城、木倉科技、楚天云……
房地產類:萬科地產、華僑城、建業地產、漢正街集團、葛洲壩集團、湘江歡樂城、湖北省科投、武漢地鐵、湖北省交投……
其他:青島啤酒、路德環境、藥明康德、中遠海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湖北經濟學院……
部分客戶評價:
楊老師授課幽默而風趣、但指導時卻溫柔而又堅定,自從上了老師課件設計的課程之后,我在課程設計和呈現上面有了非常大的進步,比較我的課件從第一版本到我上交時的版本,簡直天壤之別,我都不相信是我做的,感謝楊老師。
——蘋果(中國)公司某項目朱先生
在銀行工作的人員,合規性很強,但在課程設計的環節卻受局限,若華老師能循循善誘,啟發學員進行創新,讓我的試講很精彩,感謝若華老師;
——上虞農商銀行沈老師
楊老師講授的《經驗萃取》這門課程,讓我認識到了經驗萃取對提高組織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幫助我從各種渠道收集和歸納這些經驗和知識,形成更完整和全面的經驗資料庫,使得企業內部的學習和發展變得更加高效和快速。其次,我也學到了很多有效的經驗萃取方法和工具,可以更好的整合和分享這些經驗與知識,幫助員工更好地學習和應用。
——中國銀行 王主管
若華老師的是我見過的為數不多既有技術人員思維,又懂管理和人才培養的老師,能站在組織和學員的兩個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方案,能夠讓企業的問題真正得到解決。
——浙江移動 王經理
通過《課程開發》這門課程,我深入了解了課程開發的全過程和關鍵要素,加強了對課程設計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我學到了如何進行需求分析,明確課程目標,并根據目標設計出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活動。這讓我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開發培訓課程,滿足員工的學習需求。
——中國能建 張經理
我要預訂
咨詢電話:027-5111 9925 , 027-5111 9926手機:18971071887郵箱:Service@mingketang.com
企業管理培訓分類導航
企業培訓公開課日歷
2025年
2024年